昌乐一中2021年校园科普日活动顺利举行
9月11日,昌乐一中2021年“扬帆起航,筑科技之梦”科普日活动在清泉广场如期举行,全校师生踊跃参加,在化学、生物、物理、技术等学科展台前驻留参观仪器设备,听取老师介绍功能和使用方法,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魅力。
本次科普日活动的主题是“扬帆起航,筑科技之梦”,内容包括学科趣味游园(化学模型建构、生物显微镜观察和模型构建)、科创赛获奖作品展览、机器人表演、未来工程师—物理小制作等项目。活动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科学梦想,让同学们了解到科学小知识,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拓展知识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全校营造热爱科学、尊重创新的环境,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生物教研室展出了显微镜、各种微生物和DNA模型。微生物由于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显微镜的发明,让人类走进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波长的1/2,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毫米。
化学教研室把复杂的化学分子教具带到活动现场。化学模型的建构是建立在科学观察、测定、研究所取得的资料、事实和发现的基础之上。模型是概括、抽象和简化了的原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五个要素之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方式的思维活动在科学探究中起着重大作用。
同学们通过晶胞模型的自我构建,深刻体会“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要素,首先要注意不可割裂理解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其次它们都离不开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这种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物理教研室展出了感应电机等物理试验设备。1882年,英国维姆胡斯创造了圆盘式静电感应起电机,其中两同轴玻璃圆板可反向高速转动,摩擦起电的效率很高,并能产生高电压。这种起电机一直沿用至今。
感应起电机在静电学的实验中用来产生静电高电压,配合其它仪器进行关于导体表面的电荷分布,静电场的电力线,尖端放电和真空管(部分盖斯勒管或克鲁克斯管)的放电等实验。也可以独立进行静电感应、火花放电、尖端放电和点容器(指起电机上的莱顿瓶)的电容量的变化等静电实验。静电感应起电机最基本的原理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摩擦生电。
技术学科教研室展示了智能化机器人和物管大师等多种型号的机器人比赛项目和通用技术各种操作台。信息技术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比赛流程和规则,让学生亲手操作机器人,通过老师讲解和实际操作,参观学生对机器人比赛有了深入了解,随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通信技术试验操作台对机器人部件再加工。
11日下午,科普日活动落下帷幕,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同时,学校将继续从兴趣入手,在科技活动中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及各项活动中,努力把昌乐一中科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编辑: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