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类真方能见义远
课本中《爱迪生救妈妈》竟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引起了社会关注。有人说故事并非历史,只要起到例子作用就行,而我则不认同他们的观点。依我之见,举类真方能见义远。
其实,文章所举事例是假事例的现象比比皆是,心灵鸡汤是假的,励志文学是假的,而现在,课文也是假的,现象的原因也便正如一些人所说的:“起到例子作用,在知识和精神层次起到促进作用就行了。”但真的是这样吗?我想不是。当得知文章内容是胡编乱写成之时,有多少人对文章产生了不屑一顾的心理情绪?就他们而言,文章是否起到了促进知识和精神的作用?我想微乎其微。
同时,文章故事造假也会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课文本是权威,而现在权威却被推翻了,人们可能就此产生了对课本的不信任之心。当孩子们捧起应被奉为圭臬的书本用狐疑不定的目光谨慎注视文章内容时,他们心中所想的只怕不是课本所揭示的深刻道理或给予的正确知识,而是“这篇文章是不是真的”的疑问!这不仅仅是莫名的悲哀,更是莫大的讽刺。在此时,课本又怎能起到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 ,又怎能明道德之广崇?由此看来,课本内容虚假是近乎百害而无一利。
那么,既然内容虚假有害,怎样才能避免?很简单,一方面课本内容要经严格的修订才能使用,另一方面,课文编写者也应高度负责,在仔细搜索有关资料之后再进行编写。只有当内容真实让人信服,课文才能将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才能将知识与道理铭刻在受教者的内心深处。否则,那费尽千辛万苦筑起的知识高塔真的可能在质疑中岌岌可危乃至土崩瓦解,多年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
当课本内容真实可信,毋庸置疑之时,受教者便会深信不疑地接受教育,那么文章也便在知识和精神层面起到了促进作用。疑惑烟消云散,权威回归真实,其对人的影响方能源远流长,真正做到见义远。
举类真方能见义远。我们应竭尽所能让课本保持真实,诸如《爱迪生救妈妈》的造假文章很难起到教育作用,我想还是少出现好。
编辑:徐永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