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参与、学习2018年市级展示课收获
有的人说,教师就是教育者,但是我认为教师首先是学习者,其次才是教育者。如果老师只是按部就班的将课本知识套在学生身上,那他只能是一名工作人员,而不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所以教师要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
通过亲身展示本次市级课,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及专家的点评,我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我只能算是一名工作人员,没有达到教育者的层次。同时,我边听边想,我近7年的教龄加起来的学习收获远远达不到本次的收获。所以回来,我会继续学习,继续修炼。
感谢这次机会。姜正伟主任在总结时说:“一个人的成长得益于关键的人,关键的事,关键的节点,机遇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我太赞同这句话了。如果仅仅是旁听这些课,我肯定对这句话嗤之以鼻,我也会说,可是如果参与进来,那么感受才至深。因为我有要感谢的人,他们是关键的人。有教研员高宇主任,他不厌其烦的指导,让我的教学有了一次大洗礼;有同事国春燕老师,去年得以学习她出示市级课的经验;有我们的教研组长宫麦香老师,一句点拨,让我恍然大悟,她也实实在在的教我;有同事孟令义老师,和我一起准备这节课,甚至在上课前后都在默默的帮我,感谢他们。
而在关键的节点上,我要在昌邑展示课,更让我有至深的体会。一节课准备的前后要付出时间、精力,我认为更多的是耐心与毅力。如果没有耐心与毅力,那准备的程度会大打折扣,更甚至影响展示效果。由于准备的时间短,修改了两次,我就有种想放弃的想法。所以当我说出这句话,教研员高宇主任训我,我就感觉太应该训了。区区一节课就让我这样,这样我的成长路不会走远。所以我不断的修改,不断的为自己打气,我可以。那个时候无论多难一定要坚持住,相信自己。当时间过去了,回想起来,觉得这次的磨练就是对自己的一次修行。
通过我的展示,及本次的学习,我忽然发现之前的教学理念、策略存在一些问题及改进的地方。这是就我的课而反思的东西。首先,一堂课不能活动太多,太多的话,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而且深不进去,那就失去了课堂教学的学生效益问题;二,老师一定是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指挥者,否则,整个课堂就是老师的课堂,而不是学生的课堂,所以老师一定要淡化自己的存在,学生的影响要多一点;三,找亮点,一定在自己的一节课中找出自己的亮点,如果没有亮点,这节课是平平的课堂,如果有亮点,一定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亮点或者打造属于学生的亮点;四,出示一节课你可以深度准备,但是校级和县级更甚至市级、省级,它们的层次是不一样的,老师可以自己反思,如果这节课我准备这样,符合哪样级别的课;五,作为道德与法治课老师,一定要角色定位好,我们不是理性知识的传授者,是育人的精神导师,所以课堂的学生素养我们要帮忙培养;六,我在准备时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我们的课应该是引出话题,学生探究,最后学生归纳总结,而不是老师归纳总结;七,评价方面,教师一定要评价及时、合理,我的课堂就缺乏了这些,所以老师的评价在整堂课的氛围营造中起关键的地位;八,教师要微笑,其中一个教研员说的很对,微笑能拉近学生的距离,那就能拉近学生的心里,你的课堂就是学生愿意向你敞开心扉的课堂。
讲完课后,我认真的听了其他五位讲同课题老师的课,加上两位教研员和姜正伟主任的报告总结,我反思、学习到了这些:
一、 研透教材,设计活动
一共三个课题,共16个老师讲,你会发现一节好课的基础是这个老师把教材研透,根据课标这个大方向,对教材重难点把握好,设计出活动,而且活动的处理时间要分时间的长和短。
如果分不清重难点,那么这节课大厦的地基就歪了。比如我准备的课题:让友谊之树常青,里边就两个问题,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其中在呵护友谊这个问题中处理冲突和对待伤害是两个难点,需要重点突破,当然活动的设计时间也要处理好,在这个地方应该多停留一点时间。
二、亮点活动,耳目一新
一节课的吸引力其中一部分来源于本节课的亮点,对于亮点的设计也好,生成也好,老师一定要结合自身优势及学生条件。比如本节课中我设计的亮点是友谊咨询时间,完全是需要学生的配合,如果生成处理好,那么本节课会切实解决呵护友谊中的冲突与伤害问题。于露老师《法不可违》这节课中,老师的亮点是板书,让人一目了然,觉得她的优势是艺术方面,所以板书中带着绘画的成分。
三、预设是前提,生成是重心
老师肯定会预设一节课,这样才能放心的上课,如果完成放给学生,我相信大部分老师不敢放手。专家也说,如果学生生成,并解决学生问题,那么这节课就成为学生的课堂,这就是亮点。所以老师在预设的前提下,一定不要牵着学生走,而是跟着学生的步伐走,我觉得这是成为一名名师的转折点。
四、开放的设问,活跃的思维
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上课特点是案例、问题相结合,所以对于问题的设计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项目。问题设计不能太大的同时,一定使用开放的设问,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如果设问封闭,那么本节课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支点,课堂氛围沉闷的背后是学生的思维不活跃。所以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来说,一定将问题设计合理、科学。比如《让友谊之树常青》中的设问:你有没有朋友?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前一个是封闭式的,但是一转折,下一个开放式的设问,给了学生活跃思维的机会。而且设问要层层推进,这样学生更入题。
五、倾听是催化剂,氛围是凝聚力
学生学习一节课重在倾听,作为老师也需要会倾听学生的问题,并给学生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回应,那么这节课师生关系会很融洽,课堂氛围会很有凝聚力,课堂的效益不言而喻。可是如果老师没有专注于学生的眼神,倾听学生的回答,那么双方的关系会很僵硬。比较喜欢的课是柏老师的《让友谊之树常青》,她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话,加上自然的微笑,整堂课特别的有亲和感,学生的学习特别有凝聚力。
六、评价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收到
姜正伟主任提到在对学生评价时不能只用你真棒这样的话语,要及时的给予客观、鼓励的评价话语。评价时要告诉学生这样可以吗?可以的原因及不可以的原因,这样的一种评价,会让学生真正的接收到回答对与错及改正的有效信息。所以我在反思我的课堂时,我的评价语言有待改进。
七、情感是自发而成,莫要成为无效药物
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使得课堂中要带进深入学生情感的东西,这样这堂课才有灵魂,但是情感是自然而然的,不能给学生情感绑架,或者硬生生的将无效的情感升华,这样的情感药物不要也罢。比如,这些课中最后的情感升华,有的老师设计的是大而空的情感道德,引不起学生的一点心理反应,白白浪费课堂时间。
八、融合技术,助力课堂
现在社会是信息技术的社会,课堂中融入技术已经是常态。所以很多老师使用了技术,包括课件的制作美观的问题、插入音频、视频的问题,但是技术一定要将知识、学生联系起来,而且要有效。比如插入的背景音乐要幕后播放,音量要调适中,而且播放的小喇叭要隐藏,如果播放时放在屏幕中很突兀,这个音乐要与知识联系在一起,且适合学生。
最后总结,觉得老师们为精彩呈现这节课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一节课都有亮点,体现出他们的教学特色及教学基本功。真的不容易,所以作为老师如果想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那么就要学会克服不容易。
编辑: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