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冬里做一个春天的梦-2015级王现群

来源:昌乐一中 时间:2018/1/8 10:46:17 作者:管理员 点击量:

  屋外寒风吹彻,屋中的温度却到了20多度,百无聊赖,随手又翻出了刘亮程的一篇散文。看罢文章题目“寒风吹彻”,立时有种冷丝丝的感觉,体温骤减,精神却活跃了。初读《寒风吹彻》,留在我脑海里的只有这样一幅场景:寒冬之夜,冷风遍野,一架牛车,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第一次感受到到了“对寒冷的认识”;而后再度之,我知道了这种寒冷不只是简简单单地感官上的“冷”,更有作为个体的人在面对寒冬、面对大自然甚至面对生命和人生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无能为力,这更是一种心灵上的、精神上的寒冷。“我”在那一个寒夜的“冻”彻心扉,一个陌生路人的冻死路边,爷爷奶奶、姑妈,还有母亲,他们在经历“寒冬”时,对“春天”的渴望以及表现出来的无助和无奈,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寒风吹彻的冬天,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

  面对冬天。在文章的开篇,“我”此时正坐屋里,在大雪将来、寒风吹彻脊背之际,开始了对冬天的思考,阐发了“我”这么多年的感受,终于懂得如何面对冬天和寒风。作者的体验和情感经历了一个“淘洗”的过程,以自己经历事件贯穿,寓事理于故事中,使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个中滋味了然于心。

  认识冬天。十四岁那年“我”独自一人,半夜赶着牛车去砍柴,寒风冻坏了我一根骨头,以后也没有再恢复,它的隐痛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更是那次经历让“我”认识到冬天的可怕,它摧毁的不仅是“我”的一根骨头,还有一颗渴望温暖渴望关怀的心。若不是独自出去,就有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同行,人不再孤独,大家可以共同抵御寒风;若回到家可以有亲人的关切和帮助,也许可以治好冻坏的腿。但“我”是孤独的,渴望关怀却没有得到关怀,最终成为一个心结。另一件事是“我”亲眼看着一位行走的老人冻死在路边,一杯茶的温暖没有挽救他,“我”震撼于寒风的威力,它可以冻坏我的一根骨头,或者带走一个人的性命。“我”也从此认识了冬天,认识了它的可怕之处,“我”想逃避冬天,还有无形的孤独和无助。

  接受冬天。我的姑妈“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户,偎在一间矮土屋里,抱着火炉,等待春天来临。” “我”知道冬天是寒冷的,但是无法想象姑妈如此的恐惧,她每次都让我的妈妈天热时去和她“喧喧”,“我”用自己关切的心经常看望姑妈,最终她还是“被留在冬天”。经历岁月的洗礼,我开始接受冬天的残忍,接受人生的种种,磨难、孤独、死亡及其他。哀伤,无奈的态度面对冬天和苦难,无法改变人生的宿命,只有去接受。

  拥抱苦难。也许血液相连的母亲更能唤醒“我”的切肤之痛,历经数载冬天和无数大小苦难,我从母亲“斑白的双鬃”看到“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我开始为母亲担忧,希望母亲可以逃过冬天的宿命。“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 的孝心终于也没有拉住母亲的冬天,母亲“透心寒冷”,她不舍得离开自己的子女,“我”却“无能为力”。孤独和死亡是人命定的,“我”试图抓住机会改变,还是无为而终,只留下深深的悲哀和遗憾。也是母亲的离开,是“我”悲痛终结和了悟的开始,“我”余下的一生还要面对寒冷和孤独,和我的亲人一样终将走入另一个世界。但此时,三十年之后的“我”却可以做好准备,准备足够的柴火取暖,不再兴奋于第一场雪的降临,也不再躲避它的彻骨寒冷,而是从容的面对。欣赏冬天,一边“抚摸”自己的人生伤痛,一边踏实认真的过完未来的人生岁月。

  刘亮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种过地,放过羊,“那是一个人畜共居的村庄,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在这样一个纯粹的、朴实的、原生态的环境里,“人们从春天过到秋天,睡一觉又到春天”,而冬天似乎只有一场又一场刮过来又刮过去的风,一场又一场还没融化又落下来的雪。作者自己曾经说过,这篇《寒风吹彻》是他的散文中唯一一篇写冬天的文字。“那个寒风吹彻的冬天,是生命必经的一个季节,也是天地浑然的一个境界。雪把大地和俗世的一切覆盖,冰天雪地中,人和天地同寒冷共洁净。”这句话读完,我似乎隐约地明白了一些东西:即便是寒风吹彻,即便在面对严冬时,我们是那么的弱小与无助,即使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了人性无奈的漠视、麻木、自私,可刘亮程仍然怀有一个“春天的梦”。春天象征着美好与希望,纵然是大雪无情,寒风吹彻,纵然人们无力改变这些,他仍没有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对美好的渴望。所以虽然在文中作者一直在用“风”、“雪”、“寒冷”、“冬”这样的字眼渲染吹彻的寒风,我还是读到了一段温暖的文字:“天热了,母亲会带着我们,趟过河,到对岸的村子里看望姑妈。姑妈也会走出蜗居一冬的土屋,在院子里晒着暖暖的太阳和我们说说笑笑”,是的,关爱还有,真情仍在。春天,马上就会到来的!

  有人评价刘亮程是“乡土哲学家”,我觉得并不为过,无论何种称谓和评价之于他,都足见他的文字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启迪与感受。正如《寒风吹彻》,这是刘亮程历经岁月磨洗后,提炼出的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作者娓娓道来,从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开始,然后认识苦难,直到升华为拥抱苦难的人生体验,在感伤的氛围中道出人生的无奈和孤独,但最为重要的是人要有面对苦难的勇气和改变人生的态度:去面对,去承受,去感恩,坚强不退缩!

  得知自己的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刘亮程是没有想到的。他说:“那些太寒冷的文字,可能不适合孩子阅读。”不知道这些十七八岁的学生们读完之后会有何感。虽然他们不曾有过这样的精神体验,甚至在当今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有些学生都没有经历过冬天的寒冷。

  “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照管好自己。”每个人都需要认真过好自己的人生岁月,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生活,坚强、坦然的去应对冬天。而立之年的刘亮程选择改变应对苦难的态度,不再一味恐惧、逃避,未来的日子里选择更加用心地生活,这是作品感伤、略带悲观的基调中的一点亮色,苍凉不失壮观,反抗绝望,淡然处之。

  掩卷,寒意渐止,灵魂沉静,感觉被指引着,鼓舞着。悲而不伤,荡气回肠,在今日喧闹匆忙的世界,我们都在奔忙着,感觉几近麻木,刘亮程的这篇文章恰似一片绿薄荷,独特而敏锐的文字悠悠地沁入你我心扉。

编辑:徐永恺

咨询热线:0536-6297296 校址:山东省昌乐县永康路1358号

--相关新闻--   

              
教育部 山东省教育厅 潍坊教育信息港 昌乐教育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中国禁毒数字展览馆 中国海军招飞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19 山东省昌乐一中 鲁ICP备12030452号
校址:山东省昌乐县永康路1358号 电话:0536-6297296
招生电话:0536-6297199 县督导室电话:0536-6272676
师德投诉邮箱:clyzdd@126.com 学校邮箱:clxclyz@wf.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