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翻转课堂撬动教学改革 开启ICT深度融合新篇章
——山东省昌乐一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纪实
编者按:山东省昌乐一中作为省内首所翻转课堂实验学校,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为当前信息技术与教学如何深度融合提供了借鉴。本刊特设专题对其翻转课堂实践进行挖掘报道。同时,刊登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与原苏州电教馆馆长金陵两位专家学者对国内翻转课堂实验的观点,供广大教育信息化一线的工作者学习和参考。
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近两年在我国备受瞩目,不少学校和相关机构纷纷展开研究和实验,昌乐一中便是其中之一。不到一年的时间,昌乐一中翻转课堂实验竟然吸引了众多同行专家及媒体的关注。
黄发国校长介绍说:“昌乐一中是山东省首所翻转实验学校。目前,我校翻转课堂实验班级已达68个,包含初一、初二、初三、高一的所有班级所有学科。到2014年9月,高二、高三也将全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据了解,如此大规模、全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国内尚属首例。他们为什么敢于“翻”这么多年级、这么多学科?翻转课堂究竟有何魅力?他们又是如何发起翻转课堂?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实践?又取得了哪些成效呢?带着诸多疑问,记者走进了昌乐一中校园、走进了教室。
在昌乐一中,记者和学生一起上课,和老师座谈。两天的调研,切身感受到该校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已成基本常态,也为先前诸多的疑问寻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水到渠成,翻转课堂平稳落地
缘起学生假期网络学习。2009年,针对学生假期作业讲评滞后,学生得不到及时反馈的现状,昌乐一中开始尝试建立QQ群进行假期作业指导。2010年与公司合作开发网络学习平台,通过网络实现了教师对假期作业进行讲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进度自主学习。2011年,昌乐一中又尝试将50分钟的作业讲解视频分解为5段各10分钟的视频,以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使作业讲评视频初步具备了微课的特性。至此,如何将假期的网络学习模式引入平时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中校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课题,并由此拉开了实施翻转课堂的帷幕。
根基于昌乐一中好传统。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在昌乐一中迅速开展,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学校原有的教学、学案模式。致力于课程改革研究是昌乐一中的传统风格,自2008年就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学:一是在学案引导下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二是在合作交流形式下学生的互学。议:是学生小组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导:包含目标导学、学案导学和情境导学。练:是围绕教学目标、重点知识进行练习。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再就是,自2012年在昌乐一中实施的“预习+课堂”学案模式也为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落地生根,翻转课堂茁壮成长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实践中就是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自习(或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自习(或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它的核心思想就是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翻转课堂”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学-教”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创建的,一经推出很快便被北美的许多学校采纳并广泛传播,而国内目前对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将这个舶来品本土化,昌乐一中能借鉴的案例微乎其微。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后,基于原有教改成果,学校构建了由数字化学习平台、教室无线AP和学生个人平板电脑组成的在线教学系统,形成了“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新模式。
众里寻“她”——布鲁姆理论为依据
2013年3月起,主管教学的张福涛副校长就开始搜集大量有关翻转课堂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研究,以探求实施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发现,翻转课堂虽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但其依据的理论依然是广大教师所熟悉的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虽然这一教育理论很早被提出,但实际操作却难以实施,主要问题就是传统的大班级授课制与个别化辅导之间的冲突,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跟上班级群体教学进度不可能按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最终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而翻转课堂解决了这个矛盾,通过课外的在线学习,学生有伸缩的时间变量和学习的自主进度控制。
群策群力——教师是微课制作的主力军
翻转课堂中使用的“学案”是有效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依据。利用暑假时间,学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按照“研究学案模式→编制学案目录→编写学案初稿→学案集中修改”的程序,将本学期各个年级的“学案”编写完毕,并形成资源,为新学期开始实施翻转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微课程是翻转课程的前提和重要组成。开始时,昌乐一中的老师们对这一新生事物热情高涨,却不知如何着手设计和录制。翻转课堂中的微课程不是传统课堂中教学录像片段,而是精华呈现课堂教学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时间一般控制在5-8分钟,所以对“讲”的适切性、科学性要求很高,从片头直至片尾必须进行精心设计。设计完成后才能进入制作阶段。张福涛副校长带领各学科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创造了多种微课程录制方法。例如:铁架台+手机、录屏软件+PPT、摄像头+扫描仪软件、录屏软件+写字板+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其中“铁架台+手机”更是一中教师的首创(图1)。为了进一步提高微课的录制质量,本学期学校还专门投资建设了录播教室。
图1 首创“铁架台+手机”微课录制法
利用ICT——为翻转课堂搭建网络化“阳光微课”平台
黄发国校长深知,信息技术是翻转课堂的重要支撑。在当今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微课程如果不借助网络,充其量只是为传统教学服务的新型课件。2013年3月,学校与某公司合作开发基于网络环境的“阳光微课”平台,并由合作方无偿提供240台根据实验需要定制的平板电脑,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便携终端。
利用“阳光微课”平台,教师可以把制作好的微课等教学资源上传,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在线观看;同时,该平台还具有针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进行评测和数据分析处理的功能。
反复尝试总结——形成“二段四步十环节”新模式
通过第一批实验班教师逐科开展研究课,全体实验班教师逐节评课,昌乐一中在2013年10月中旬提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 “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图2)。二段是指“自学质疑阶段”和“训练展示阶段”,也是实施翻转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四步”是指教师课前准备的四个步骤:课时规划、微课设计、两案编制、微课录制;十环节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十个环节,其中自学质疑阶段包括“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训练展示阶段包括“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总结反思”五个环节。
图2 “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
夯实基础,翻转课堂稳步走出实验班
在昌乐一中,张校长给记者展示了一张翻转课堂推进时间表:2013年9月,第一批实验班初一、高一各两个班级正式开始翻转;2013年11月,第二批实验班初一所有班级,高一增加至16个班;2014年2月,高一的所有班级参与翻转;2014年4月,初二、初三所有班级参与翻转;2014年9月,高二、高三全面推开。
通过观察学校翻转课堂的推进时间表,我们不难发现,昌乐一中对于翻转课堂的实施秉承“步步推进、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顶层设计原则。
经过近一年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学校教师的教研方式、专业水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乃至广大教师学生的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大幅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信息化教学成常态
随着翻转课堂的推进,教师通过微课制作和网络平台的使用,信息技术意识和能力得以大幅提升,都能主动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充分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开展个性化学习,学校步入数字化学习时代。
激发教师校本研究主动性 专业水平跨越式提升
一中教师对于开展翻转课堂实验热情高涨,经常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相关学习和研究。随着翻转课堂的逐步推进,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已成为自觉行为。教师自发地参与各学科听课评课,根据教材内容,深入研究学案编制、微课制作等内容,更加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更加关注有生命的、开放的、个性的、充满灵动的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有条件 一对一指导有保障
“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为学生自主掌控学习提供了实现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观看微课以及观看进度与次数,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自主选择任何一位教师的微课学习。在自学质疑阶段,教师通过学案和微课,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在训练展示阶段,微课和网络平台的应用使教师从繁重的集中讲授和批改作业中解脱出来,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指导学生做作业并实现更多的一对一指导。
学习添兴趣 课堂更互动 教学效率有提高
通过自学质疑阶段的前置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性更加充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随处可见。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的讲解也更有针对性,以往预设性的问题逐渐被生成性的问题取代,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率也大幅提高。
“通过微课和小组讨论,学生在训练展示阶段之前基本都能掌握80%以上的内容,相当于以前自习课加上大约30分钟新授课的学习效果。通过对比,实验班学习成绩比非实验班略高一点。”张福涛副校长欣喜地向记者介绍。
开花结果,创新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昌乐一中依据美国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利用微课和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实践,使翻转课堂呈现出鲜明的学校特色。
校长主抓,流程规范,扎实推进
对于昌乐一中此次开展的翻转课堂实验,校长黄发国高度重视,亲自带领全校教师展开翻转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确保实验能够顺利开展。经过学校教师反复研究论证的“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初步形成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使其推进有章可循。
设计两段结构,无课后作业,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昌乐一中构建的“自学质疑阶段”和“训练展示阶段”有别于美国翻转课堂的课内、课外教学结构。学校将所有实验班级的课程表都按照学科分为“自学质疑阶段”和“训练展示阶段”两段课型。在这种翻转课堂模式下,将美国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在课外完成的自主学习,纳入自学质疑阶段完成。对其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在训练展示阶段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课后不再布置作业,打消了翻转课堂是否会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疑虑。
大胆创新,实现大规模、全学科的翻转
目前,昌乐一中翻转课堂实验班级已达68个,包含初一、初二、初三、高一的所有班级所有学科。到2014年9月,高二、高三也将全面推进,届时将实现学校全部班级和所有学科的翻转。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专家引领,多方支援,打造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新天地
昌乐一中翻转课堂实验是当前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一个新尝试,彻底改变了原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不能有效融合的“两张皮”现象。通过实施翻转课堂,使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师生自觉行为。
昌乐一中扎实的翻转课堂实验,引起了全国各地教育同行和专家的高度关注。半年来,主动到昌乐一中参观交流的各类学校团体共100余批2700余人。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苏州电教馆原馆长金陵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山东省教科所、山东省教研室、潍坊市教育部门、潍坊市教科院等多位专家到校听课指导,对学校开展的翻转课堂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学案编写、微课制作、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为翻转课堂的后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了发展方向。山东省教科所将学校作为重大攻关课题《山东省中小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实践基地学校。
谈到昌乐一中翻转课堂未来的发展,黄发国校长告诉我们:“今后,在‘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架构下,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基于学科特点的各种课型研究;进一步加强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流程研究;逐步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学校课程资源库建设;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支撑体系和翻转课堂普适性的研究;以数据支撑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
山东省昌乐一中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将继续向着未来教育探索前行。
编辑: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