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期荐语
如果让你给古人写一封信,你会如何下笔?已故历史散文作家随园散人的著作《人生不过一封信》,借给古人的48封信,描绘了48种不同的人生。今天,推荐他写给苏轼的信《此心安处是吾乡》,让我们一起品读苏轼的文人风骨,领略他的文学成就,感受东坡式的豁达从容,识见他别样的人生华章。
本期推荐人:初一年级 刘程
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
随园散人
【临江仙】千古风流轻似梦,算来几个英雄。也曾仗剑挽雕弓。浮生诗酒在,酬酢有山翁。长啸短歌沧海上,是非聚散成空。无边山色有无中。临风常自得,拄杖也从容。
子瞻:
你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但你,却把一段坎壈的人生,过成了一首诗。
平平仄仄之间,尽是旷达从容。
你是这样:“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你也是这样:“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当然,你还是这样:“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你可以于烟村茅舍,独立残阳;可以于暮春时节,看柳斜风细、烟雨蒙蒙;也可以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走过红尘万丈你始终不徐不疾,从容淡定。于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你依旧在那里,满头华发,说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你配得上“风流”二字。
你之为官,不求高名巨利,只求安济天下,问心无愧。五十三岁那年,你前往杭州任知州。当时,杭州大旱,又逢瘟疫,民生多艰。你除了向朝廷请求减免赋税,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赈济灾民。除此之外,你疏浚六井,在西湖上筑了一道堤,又在堤上种植桃柳等树,以供百姓游赏。这道堤,后来被人们称作“苏堤”。
你知道,两百多年前,那个叫白居易的诗人曾在杭州任刺史数年。他亦如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惜,你们离得太远,无缘相见,无缘把酒言欢。
白居易在杭州的时候,西湖是属于他的;你在杭州的时候,西湖便是属于你的。你写诗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于西湖,你不只是过客。
无论晴天雨天,你都喜欢漫步于西湖之畔。有时候,你会泛舟湖上,与云山倾情相对。据说,你曾命人将办公桌搬到西湖边上,在那里处理公务。或许是这样,一壶酒,一蓑雨,飘飘洒洒之间已处理完俗事。剩下的,便只有闲情。
白居易离开杭州后,写过一首《杭州回舫》:“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想必,离开西湖,你也是同样的心情。
你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在你离开后,西湖少了一个知己,定是寥落不已。
子瞻,我知道,才情卓绝的你,人生并不平顺。你天资聪颖,又有博学的父亲教导,才学精进很快。二十一岁,你进士及第。有前辈大儒欧阳修的奖掖,你很快便名满京师。但是,在你志得意满之时,母亲猝然离世,你不得不回到故乡守孝。三年丁忧期满,你再次来到汴京,通过了制举考试,进入了仕途。
三十岁那年,父亲去世,你再次回乡服丧。三年后,你再入朝廷。但此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许多故旧因反对变法被贬出了京城。三十五岁,你上书表达对新法的质疑,结果受到政敌打击。于是,你自请出京,任杭州通判。其后多年,你先后在密州、徐州等地任知州。那些年,日子始终清朗。四十三岁那年,你被调为湖州知州。没想到,不久后你的人生急转直下。
生活便是如此,突然之间雨雪飘零。
也好,有起有落、有悲有喜,才是真实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是那个在黄州的你。
在湖州上任未久,因为那封《湖州谢表》被革新派肆意攻击。而且,他们还四处搜罗你的诗作,从中挑出具有讽刺意味的诗句。在那场被称作“乌台诗案”的事件中,你被押解至汴京。在这场诗案中,受牵连者有数十人。你在狱中度过了一百多日,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初至黄州,你寓居寺院,甚是凄凉。你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后来,在好友马正卿的帮助下,你向州府借得土地数十亩,建了房舍。那里地处黄州以东,你称之为“东坡”。从此,你成了东坡居士,过上了素朴的农人生活。
东坡之上,你种豆种麦,也莳花种草。你喜欢陶渊明,喜欢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孤傲性情。那时候,你过的正是陶渊明喜欢的生活。你喜欢独立于东坡,看云山草木、细雨炊烟。你也喜欢,漫步山中,戴月而归。偶尔,你会扁舟一叶,在湖山之间畅游,与渔樵为伍。你说:“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晴天耕作,雨天读书,日子甚是悠然。彼时的你,有妻儿在侧,有诗酒在手,甚至称得上幸福。也只有你这样旷达豪迈的人,才能将被贬僻地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于心宽之人,世间之事都微不足道。几经起落,对于名利之事,你已看得极淡。
此时的你,只愿与两三知己,对酌云下,秉烛倾谈。那日,你与几个好友出行,在沙湖道逢着一场大雨,朋友们都觉得苦不堪言,唯独你泰然自若,走得不徐不疾。你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对你来说,天阴天晴,月圆月缺,都只应随缘。
你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你还说:“人间有味是清欢。对你来说,玉盘珍馐、广厦良田,都抵不上心安二字。陋巷茅庐、粗茶淡饭,你也能过得快意坦然。若可以,你愿意辞官而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后来,你又被贬惠州、儋州。你依旧不改豁达本性,在为黎民造福的同时,仍旧过着诗酒流连的日子。你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因为你始终知道,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随遇而安四字。
子瞻,除了豁达从容,我也欣赏你的深情。
世间薄情寡义者太多,而你始终是深情款款的模样。
妻子离世十年,你仍念着她的好,去到她的坟前,黯然神伤。“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非至情至性之人不会如此。每年她的忌日,你都会去到那里,独立山冈,默然落泪。
你的侍妾朝云对你甚是了解。那次,你于饭后指着肚子问家中侍婢其中为何物,有的说文章,有的说见识,唯独朝云说,一肚子不合时宜。你那首《蝶恋花》,朝云经常吟唱。但是每每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她总会悲伤不已。
后来,朝云染病离世,你写了副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而且,自她离去以后,你再未听那曲《蝶恋花》。
六十五岁,你在常州离世。不知道,离开的时候,你是否曾想起好友佛印和尚。从前,你们经常相约参禅。那次,你作了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让书童带给佛印。没想到,佛印在上面写了“放屁”二字。你甚是气愤,过江前去责问。佛印却大笑道:“学士,你自称八风吹不动,竟被一屁打过了江!”
或许,你会忆起西湖,和那些风雅的往事;或许,你会忆起黄州,忆起你的“东坡”。不管怎样,你去了,远离了世事纷扰。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行人,走着走着就到了尽头。
请允许我,隔着岁月,与你对酌一樽。
你已去远,但我觉得你始终都在。
【人物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二十一岁进士及第,但仕途坎坷,数次被贬。性情豪迈,豁达磊落。词多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书法独具风骨,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