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 一中要闻

一中要闻

飞天梦 院士路

时间:2016-04-01 浏览: 编辑:

著名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昌乐一中杰出校友刘振兴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3233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消息传来,全校师生十分悲痛,首先发去唁电,表达学校的悼念和哀思。之后,黄发国校长、吴文福副校长等一行三人专程赴京参加刘振兴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代表母校全校师生为刘院士送别并敬献花圈,同时看望刘院士的亲属并对他们表示哀悼和慰问。

刘振兴先生19441月至19471月就读于昌乐一中。在他离开母校的60多年里,刘院士勤奋努力,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也一直关心学校发展,鼓励学生成才,与母校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飞天梦

刘振兴院士回顾其在一中读书情形时说:当时,战火频仍,学校遭日寇铁蹄践踏,房舍屡屡焚毁,多次迁徙。15岁的他一度成为流浪学生,马扎上听课,图板上写字;功课拉下了,想办法补,粮食吃完了,挖草根树皮;亲手搭建的窝棚成了他们的住所,胸怀大志的刘振兴称其为“北大宿舍”。尽管生活艰苦,但丝毫没有妨碍他求知报国的追求,初步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创新才能。他对宇宙奥妙、灿烂星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立志探索太空,圆自己的飞天梦。在这样的环境下,坐下读书,走路思考,使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为他日后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回想到这段难以忘怀的学习生活经历,他激动地说:基础坚实,发展才有潜力,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在一中这段学习生活,对我以后的研究实在是太重要了。80年代初,‘流体涡漩诱发磁场重联’概念雏形时期,我不断考虑,不断认识、思索,并从新的观测数据中得到启发,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修正、自我检查,常常是坐在办公室,站在实验室,走在上下班的路上,躺在床上,连续思考,不间断地论证,直到80年代末正式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这一切,都得益于在一中的学习。”他提出的“流体涡漩诱发磁场重联”新概念,在国际空间物理界被认为是最先进的瞬时重联模型,他冲破了30余年来空间物理理论领域经典著作中磁场重联的传统观念,为空间磁场重联研究开辟出一条新途径,同时对研究太阳耀斑、太阳风能量向磁层中的传输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2000717日在华沙召开的第33届国际空间年会上,刘振兴院士被授予国际空间研究最高奖Vikiram sarabbai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空间研究领域获得的国际性最高奖项。他说:“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时,我想到了很多,其中就有母校昌乐一中。可以说,没有在昌乐一中的这段生活,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他勉励同学们:“基础很重要,要夯实基础,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院士路

走进昌乐一中校园,自大门到操场,由西向东,穿过翰苑,沿中轴线步步登高,是一条绿阴蔽日的林荫道,这就是院士路。路北侧的教学楼前,矗立着空间物理学家刘振兴、生殖生物学家刘以训两位中科院院士的塑像,他们的中学时代都是在这所美丽的校园里度过。在院士路侧,有一个路标,上面写道:刘振兴和刘以训就是从这里起步,一步步成长为中科院院士的。

在长江以北的中学,校友中有一名院士的就不多,有两名院士的更是凤毛麟角。说起这两位院士,昌乐一中人无不深以为荣;提起母校,两位院士更是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作为一中校友,刘振兴院士爱国敬业,唯实求真,严谨笃学,教书育人,淡泊名利,亲切随和,把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发展。他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格为昌乐一中全体师生树立了榜样。

2001417日,春风和煦,杨柳吐翠。刘振兴院士等大陆、港台科技、教育、工商界精英56人来到母校,出席昌乐一中同学联谊会。期间,学校举行院士报告会,邀请刘振兴、刘以训两位院士给在校学生作报告。报告会上,刘振兴、刘以训院士回顾了在昌乐一中的读书生活,介绍了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报告会上,面对朝气蓬勃的学弟学妹,刘振兴院士亲切勉励全校师生,要有远大志向,要有宏伟目标,要有坚强的决心和毅力。《潍坊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以《昌乐一中走出的两位院士》为题介绍校友联谊会和院士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02年春,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公开征集校园内的道路名称,学校核心建筑翰苑东边步步登高的林荫道被命名为“院士路”。同时,为表彰两位院士为科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励学生成才,学校决定,在院士路北侧的教学楼前,为两位院士修建了塑像。

20031230日凌晨3618秒,中国双星计划的首颗卫星探测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实施“双星计划”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高水平的空间物理与环境探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当看到校友、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昌乐一中校园内一片沸腾,广大师生无不为老校友的成功而高兴,并向刘振兴院士发去了贺信。

2008年秋,学校在校史展室设立独立的院士展馆,展出院士向母校捐赠的珍贵实物资料和图片。

200810月,学校举行建校七十周年庆祝大会。1019日下午,刘振兴、刘以训两位院士应邀为在校学生作了精彩的报告。两位院士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谈了自己做学问的心得体会,对同学们提出了期望要求,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很好的科普知识和理想成才教育课。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广泛宣传院士业绩,学习院士精神,发愤学习,争圆“院士梦”,使昌乐一中这所历史名校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院士摇篮”。

现在,一中校园内的院士文化墙,高大宽阔的石面上的“以训精神,振兴追梦”八个大字就是院士精神在一中的烙印。而昌乐一中翻转课堂引领全国,享誉海外,全国首个海军航空实验班——昌乐一中海航班的创建也正是昌乐一中弘扬院士精神的最好写照!

(刘卓民根据吴文福提供资料、《昌乐一中70年》《昌乐一中<校志>》整理)

 


刘振兴院士雕塑

院士风采

刘振兴院士为母校题字

学校领导看望刘振兴院士夫人

看望刘振兴院士子女

踏上院士路  走向新未来

《中国蓝宝石之都•昌乐》刊文纪念

走院士路  圆成才梦

编辑:潘超